已打开行政区划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页面,本页面是由15个视窗区共计15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4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4
环境好文化浓生活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横沥跃然眼前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6,本区域含有2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空气质量提升、河流重焕生机、蓝天绿地上演了一场“易容术”“变形记”,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横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多样化“生态产品”;

  从都市农业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从纸上规划落到脚下大地。现在的横沥乡村,所到之处,皆在“蜕变”;

  百年牛墟依然繁荣,“牛文化”深植在这片土地上,已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沉淀下来。“一村一品牌”建设更是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文化翅膀”,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风情、厚重的牛文化相辅相成,呈现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图景。如今的横沥,美丽宜居触手可及,幸福生活照进现实。生活在这里,人们一张张幸福笑脸里绽放出梦想。


  1.jpg



  
环境提质:
碧水蓝天绘就生态画卷


  行走在仁和水碧道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景色美不胜收……“谁能想到,以前又黑又臭的仁和水如今河水清澈、碧道成为市民休闲玩乐好去处。”此情此景让市民邓健良感叹环境变化之大。而邓健良的感受,正是横沥集中力量攻坚水环境治理的生动写照。

  仁和水横沥段属东引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其中一项重点工程,碧道全长5.36公里,涵盖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安全提升、特色与景观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项目内容。如今,仁和水碧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是一个集徒步和自行车游憩、河流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的综合型绿道,打造了汇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河道景观带。

  以碧道为线,横沥将沿岸景观节点、人文与自然资源贯通,串联构建“十里滨水长廊”。2022年,横沥计划投资1200万元开展东引运河5公里长的碧道升级改造建设,并逐步推进寒溪河、南畲朗等重点河涌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碧道建设。


  2.jpg


  而在群众身边,曾经影响生活品质的黑臭水体,经过全力治理也得到根本性改善。截至目前,横沥累计新建截污管网374.31公里,完成1500个排水户雨污分流、308个排水地块污水接驳任务。全镇各类河涌基本消除黑臭,劣V类断面实现动态消劣。随着空气质量提升,臭氧作为空气首要污染物的问题日益凸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92.3%。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完善娱乐休闲设施增强城市休闲功能,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城市公园则是城市文化设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横沥三角湖湿地公园,各色景观树与湖边廊道相映成趣,创意景观造型让人眼前一亮,湖水倒映下的蓝天白云更加迷人。三角湖湿地公园总面积约45公顷,其中湿地公园总面积33.07公顷,湿地率51.25%,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鱼塘、河渠、河渠滩涂、稻田和环湖树林的湿地综合体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理念,对横沥镇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品质横沥,天阔地长。如今,特色公园实现串联成珠,欢快的孩子、浪漫的情侣、悠闲的老人漫步在公园的林荫小径中,惬意生活在此静静体会;碧道长河胜景现眼前,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驱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呈现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图景。


  3.jpg



  
乡村之变:
筑底增色扮靓美丽横沥


  “诗与远方”,不再遥不可及。

  清风徐徐,瓜果飘香,鲜峰农场内的农民正在忙着采摘瓜果蔬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这是难得的一片都市农业园,而田地也在为横沥守望乡愁留住根脉。

  如果说,现代都市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是乡村振兴的“里子”,那么,美丽乡村建设则装扮了乡村振兴的“面子”。从“里子”到“面子”,“牛镇”横沥的城市化进程,留得下,看得见。


  4.jpg


  错落有致的彩色房子、青翠相邻的特色菜园、造型各异的景观树……走进山厦村,一幅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图景。除了外围的立面改造,村内环境的整治改善也是“彩虹村”的一大亮点。

  与山厦村不同,新四村对旧村的活化利用也有自己的新尝试。

  在新四村,你会发现,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旧房子,却是七八十年代的风格、二十一世纪的创意。墙上随处可见七八十年代流行的黑白电视、唯我柠檬茶、飞人乔丹、超级马里奥、魂斗罗等创意墙绘,荒废的小池塘新建了创意廊道,闲置空地改造的音乐舞台几乎每天都有本土歌手驻场演唱……

  环境好了,人气旺了,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徜徉在村头村葵香园的花海中,香林柏萌发了创业的想法。他和妻子黄玉嫦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将自家农房改造成奶茶店。2020年底,“27微·厨房”正式营业,吸引了一众本地和游客前来光顾。

  每当夜幕降临,“27微·厨房”所在院子里都会聚集着一群村民,谈笑风生。小院子里,一株20年树龄的发财树上挂着几盏灯,点亮了这家乡村网红小店。“能喝奶茶,能蹭网,能约会,还有小吃。”香林柏说,生意最好一天有上千元收入。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无人问津的“破落村”到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横沥的乡村不断绽放别样的精彩。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横沥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完成300多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17个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和“美丽宜居村”标准,3个村成功创建市“特色精品示范村”,4个村正在创建市“特色精品村”。在省、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屡获佳绩。

  而今,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正在横沥徐徐展现。


  5.jpg



  
文化兴镇:
持续擦亮“牛文化”文旅品牌


  从农业小镇,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再到大湾区模具智造重镇,镶嵌在东莞东部的横沥,依托“三河六岸”的城市基底和“百年风情”的牛文化,不仅孕育了精深厚重的“牛镇”历史,还造就了“全国文明镇”“广东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等响亮城市名片。

  横沥镇北环路与骏马路交叉附近,有一座朴素的“牛行展示馆”,馆的后面是著名的横沥牛墟。这个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墟行,是广东省四大牛墟之一,它曾六易其址,400余年却经久不衰,是见证横沥这个岭南小镇从农业走向商业文明的“活化石”。时至今日,横沥的牛只交易依然繁荣,“牛文化”深植在这片土地上,已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沉淀下来。

  为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牛文化”内涵,自2010年起,横沥将原来纯粹的“牛交易”升华为具有文化特色内涵的“百年牛墟风情节”。历经十余年锻造,“百年牛墟风情节”渐成区域文化品牌。


  9.jpg


  勃发“地利”之势,横沥全面铺开“一村一品牌”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翅膀”,成功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形成了村头村的“葵香园”、山厦村的“彩虹村”、新四村的“678艺时代”、张坑村“相牛故里”等12个文旅、农旅品牌项目。

  为打响横沥文化旅游品牌,精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赋能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引进品牌特色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今年7月底启动的“喜迎党的二十大——百年牛镇·我在横沥等你”2022-2023年度文旅活动,就是横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的又一个生动实践。本次活动既向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旅游产品,更深入挖掘了横沥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旅游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品牌。


  6.jpg


  在文化赋能下,2020年横沥入选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2022年“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该线路涵盖百年底蕴、生态休闲、美食探寻、古村风韵、爱国教育、星级住宿等多个类型,串联稻香饮食文化旅游区、山厦公园、横沥牛行、新埠正街等12个景点,为游客提供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与此同时,横沥探索打破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把“露营+”概念深植乡村建设,带动更具集群效应、更多元的地域旅游。

  百年牛墟源远流长,“牛文化”“牛精神”在这座滨水城镇迸发出新活力,横沥将因文化而更美。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6
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4,本区域含有4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hengli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4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ALT+1
视窗区 (15)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