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
您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 : 首頁 > 街鎮(zhèn) > 中國東莞南城街道欄目 > 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 > 譜牒文化 > 姓氏探源
英村羅氏源流
2018-09-19 03:02           來源: 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 【字體:   打印
分享到:

羅氏,相傳為黃帝七世孫祝融(吳回)的后裔,姬姓。周武王三年,因功受封子爵,食采宜城,都于鄶(今河南鄭州新鄭縣),是西周初年分封諸侯中的羅國。春秋末期,羅國為楚所滅,子孫南遷,流徙枝江,再徙長沙,繼遷湘陰,開始以國為姓,稱羅氏。望族居豫章郡(今江西南昌)。

羅氏入粵開基始于豫章羅氏第三十八世羅彥瓌(瑰)。羅彥瓌,字寶兆,號南莊,山西太原人。周世宗時任散指揮都虞候,助宋太祖登位,擢侍衛(wèi)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jié)度。宋乾德二年(964年),由河南開封府祥符縣尚德里遷居廣東南雄府保昌縣牛田坊珠璣巷沙水村。

羅氏入粵后繁衍至第六代,第四十四世羅貴,字天爵,號琴軒,南雄府學廩生。因當時有王妃蘇氏流落在珠璣巷,被富商黃貯萬納為妾,改姓張,無人知覺。后因其家奴劉壯出走,揚泄機密,傳聞至京,宋高宗命兵部尚書張英貴嚴辦。羅貴先悉此事,與眾人密商避禍以免株連,立即向縣衙請準南遷,于紹興元年(1131年)正月十六日,帶領9733姓鄉(xiāng)親自珠璣巷起程,至四月二十六日抵達岡州大良都地域,得到當?shù)厝她彂埥哟=呦?shù)天后,同赴縣衙繳引立籍,獲準增立圖、甲,定居于大良都古蓢甲蓢底村(今江門市新會棠下鎮(zhèn)良溪村)定籍立戶。

羅貴原配金氏,生五子:清之、慎之、輝之、光之、曦之。繼娶岡州田氏,生四子:溫之、淳之、紹之、信之。共九子。

第四十五世長公羅清之,字大用,號宗南,官至中憲大夫。自新會蓢底遷居番禺縣車陂村永泰里。生四子:鳳、鳴、翔、岡。

第四十六世長公羅鳳,又名震,字啟源,號鳳啟,伴祖父羅貴留居岡州大良都蓢底村。

第四十六世次公羅鳴,字啟軒,號鳳陽,官至奉政大夫,居番禺車陂永泰里。

第四十六世三公羅翔,字啟需,號鳳翥。淳熙十年(1183年)授提督廣南東路行軍總管,統(tǒng)轄廣東水陸兵馬的輔國大將軍,時年四十歲。離任后遷居東莞縣英村。

第四十六世四公羅岡,字啟崇,號鳳臺。五十二歲時中解元(舉人第一名),嘉定七年聯(lián)捷登進士,官校書郎。遷居番禺鹿步司馬岡大坑。

羅清之有弟八人,其后裔分別遷居廣東各地:

二弟羅慎之,字利用,號廣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舉人,紹興十五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后裔徙居龍川縣興賢坊;四會縣北門新路、西沙、倉江、南貞;廣寧縣鵝寨;端州(今肇慶市)墨硯沙;順德北門外盛德里、岳步;鶴山縣鄉(xiāng)荷村等地。

三弟羅輝之,字巨用,號始南,授承德郎。紹興四年(1134年)徙居大良都洲頭,后裔分遷順德縣北門石湖涌、陳村;番禺縣慕德里;南海縣江浦司羅村、紫洞、三華;香山縣(今中山市)小欖;增城縣上湖、水邊、石灘、荔枝逕、羅山閣下;東莞縣茶逕、槎滘等地。

四弟羅光之,字期用,號鎮(zhèn)南,授迪功郎。后裔分遷增城縣羅山閣下;南??h羅村、紫洞;順德縣三華、陳村;東莞縣槎滘等地。

五弟羅曦之,字國用,號日南,官至郎中。后裔分遷番禺縣鹿步司黃陂、紫羅山下羅村;東莞、增城、從化、高明、四會等地。

六弟羅溫之,字大壯,號從南,授文林郎。后裔分遷新會縣水尾;開平縣羅村。長子回居南雄保昌縣城西尚書里。

七弟羅淳之,字大洲,號梅南,官至諫議大夫。后裔分遷南海、番禺、順德、新會、高要、四會,以及江西吉水縣。

八弟羅紹之,字大定,號朝南,授水務郎。后裔分遷番禺縣傍江;東莞縣南沙(今屬廣州)等地。

九弟羅信之,字有忠,號惠南,授循州路儒林郎。后裔分遷循州(今龍川)、惠州、端州(今肇慶)各府以及程鄉(xiāng)、大埔、鎮(zhèn)平各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