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chuàng)新傳莞脈,培根鑄魂樹自信。9月17日,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暨非遺第一課啟動儀式舉行。啟動儀式上,沙田鎮(zhèn)中心小學等12所學校被授予了“東莞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牌匾。
今年,全市非遺進校園活動的公益場次將安排33場。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內涵不斷拓展、覆蓋面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增強,逐步發(fā)展成為廣東非遺保護的閃亮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多個鎮(zhèn)街、30多所學校開展非遺特色課程,共培育了沙田鎮(zhèn)中心小學等12個“東莞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
家鄉(xiāng)一支咸水歌 唱出中心小學非遺辦學特色
沙田咸水歌,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田鎮(zhèn)中心小學校作為“東莞市群眾文化藝術館咸水歌創(chuàng)作培訓基地”。
2007年,鎮(zhèn)中心小學組建全市第一支學生咸水歌隊,把傳唱沙田咸水歌作為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并在學校開設“咸水歌”特色校本課程,每學年開展各種咸水歌特色活動,組隊積極參加市鎮(zhèn)各種民歌比賽和表演活動,先后獲得了國家、省市多項殊榮。
學校老師從沙田咸水歌曲目中,精心挑選一些內容有趣、精神向上,易于學生學習演唱的咸水歌入課堂。如斗歌類的《猜船名》、《猜花名》、《拆字眼》等歌曲,它們以猜謎語、一問一答的形式,容易引起學生興趣。
同時,老師用心收集有關沙田咸水歌等疍家文化資料,篩選曲譜、文本、圖片、音像、名家風采等素材,不拘一格設計、編寫教學個案,不斷總結提煉,精心編寫鄉(xiāng)土音樂校本教材,力求非遺教材出精品。
非遺第二課堂氛圍濃厚
中心小學積極搭建咸水歌興趣小組展示平臺,抓好第二課堂的教學、訓練和表演活動,把咸水歌非遺文化第二課堂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項目開展,并結合多種類的文化藝術教育教學,拓展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加快推進素質教育。
多年來,該校堅持咸水歌教學特色教育,從各年級各班中挑選一批具有音樂基礎并喜愛音樂的學生,組成學生咸水歌興趣小組,組織課余時間參加省市鎮(zhèn)的演出比賽和宣傳交流活動,每學期期末的班級音樂會加入咸水歌表演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擴大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咸水歌第二課堂學習、傳承氛圍濃厚。
目前,鎮(zhèn)中心小學咸水歌演唱和教學,已成為全市有一定影響力的音樂特色教學項目之一。收集整理編寫了《咸水謠》校本教材,形成了咸水歌體驗式教學模式。成立了東莞市第一支學生咸水歌隊,營造了濃郁的咸水歌學習氛圍。
咸水歌教研成果豐碩
2016年市級課題《小學音樂課堂引入沙田咸水歌文化資源的實踐與研究》獲2018年東莞市優(yōu)秀教育成果二等獎。
2017年,主持市級立項課題《咸水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研究》成為東莞市教育科研第四批“精品課題 ”,學校獲2018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示范性案例評選“十大示范性案例”。
同時,該校教師《沙田咸水歌進課堂》該論文獲國家級二等獎,《沙田咸水歌在我校音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小學音樂課堂引入沙田咸水歌文化資源的實踐與研究》、《咸水歌體驗式教學初探》、《探究咸水歌在構建小學音樂智慧課堂的實踐與研究》均在東莞市獲獎。
據了解,鎮(zhèn)中心小學將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新的咸水歌詞,對沙田咸水歌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改編,進一步提高咸水歌的學習傳唱的興趣,強化學生對本土音樂、本土特色文化的實踐體驗,繼續(xù)深入傳承和弘揚咸水歌等非遺文化特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