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至9月,南方的城市常常會迎來強降雨天氣或者臺風天氣,這往往會對一座城市的排水設施帶來嚴峻的考驗,可在謝崗鎮(zhèn)各條大道上往往易澇點較少,車流、人流通行較為順暢,停雨后,居民便能走出家門,到濕地公園悠閑地散步,之所以能做到這些,無不與謝崗海綿城市建設息息相關。
緩解內澇問題 更顯宜居本色
按道理說,地勢低洼的鐵路涵洞往往就是發(fā)生內澇的重災區(qū),但在謝崗截洪渠人工濕地公園附近的鐵路涵洞卻極少發(fā)生類似情況,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應對內澇,最佳的辦法就是因地制宜設置雨水調蓄設施。”謝崗鎮(zhèn)農林水務局局長夏劍明表示,為了讓城市“毛細血管”在雨季不澇不堵,謝崗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內澇治理相結合,實現整座城市如同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而謝崗人工濕地公園采用雨水花園、透水生態(tài)鋪裝、下沉式綠地和植草溝等方式,配合喬、灌、地被多層次植物群,大大提高了綠地對雨水的滯留與疏滲作用,增強了公園、綠地系統(tǒng)的城市“海綿”功能,實現了澇能排、旱能補、日常能流動的調節(jié)機制。
水質達V類水標準 景色詩情畫意
碧水映春光,瀲滟波紋激蕩起的不僅是詩意和浪漫,還有這座山水生態(tài)之城的活絡水脈、讓水資源更好服務百姓的真摯努力。
“之前這條河流的水質不好,夏天不僅氣味難聞,蚊子也特別多,現在這條河流清澈見底,晚飯過后我們也經常來這里遛彎散步了。”對于謝崗截洪渠這些年來的變化,居住在附近小區(qū)的周先生感受頗深,在謝崗人工濕地公園建成之前,每到下雨的時候,雨水沖刷著城市的污垢流于硬化的地表,或殘留于凹坑或直接匯入于河流之中,導致河流水體總是渾濁不堪,而公園建成之后,情況迎來了明顯的改善。
之所以能達到以上成效,是因為公園建設之初利用了謝崗截洪渠上游兩支渠合流處附近若干閑置魚塘,采用“生態(tài)池+兩級垂直流濕地+自然濕地”的多級分段處理工藝,通過生態(tài)池沉淀、調節(jié)以及生物吸收降解,起到清除垃圾、淤泥、雜草和攔截污水、泥沙、漂浮物的作用;加之在濕地中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吸附并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氮、磷等,使水質大幅度提升。目前,謝崗截洪渠人工濕地公園日處理污水量約為3000立方米,出水水質達到V類水標準。
據了解,謝崗人工濕地公園建設項目于2020年10月開工,次年11月竣工驗收,進入正式運行,總投資約1400萬元,面積約1.7萬平方米,而這僅是謝崗實現自然與發(fā)展協(xié)調并進的小小一隅,全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的步伐仍在繼續(xù)。
漫步于謝崗這座城市之中,海綿型社區(qū)、公園、道路已逐步建成,市民深切地體會到海綿城市建設為這座城市帶來的變化,“大美生態(tài)之城、綠色智造新極”逐漸成型,“山水謝崗 幸福安康”的美好藍圖正在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