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由中國共產黨東莞市南城街道工作委員會、南城街道辦事處主辦,南城檔案館、南城方志館承辦,南城文化服務中心協辦的“唐詩里的中國”系列專題講座第二場《杜甫的卑微與偉大》如約而至,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謝有順親自帶領現場觀眾感悟杜甫卑微命運下的宏偉。南城街道領導郭瑋珉、賴宇詩等參加活動。
講座內容回顧 “關于李白和杜甫誰更偉大,在中國歷史上當然有很多爭論,其實也分不出個伯仲。”開篇,謝有順就以第一場講座談及的李白與杜甫相比較,用二者之間的不同點和相似之處塑造出杜甫形象的輪廓,為現場觀眾緩緩撥開歷史的迷霧。步入杜甫的時代,謝有順為聽眾道出杜甫在當時被誤傳與誹謗的辛酸和找不到平臺施展?jié)M腔抱負的苦悶,讓現場觀眾如同置身于歷史洪流共杜甫之情。 杜甫身上繚繞著沉重、苦難又悲劇的色彩,世人總稱他為“老杜”,他的滄桑、沉郁與悲苦,讓人總覺得他很少有快樂的時候。謝有順認為,這種色彩是杜甫身上的底色,也是一個理解其詩歌精神的入口。杜甫悲劇底色的形成,或許就是他的卑微所在:自幼喪母,少小多病;官場的事事不如意;常年顛沛流離,終生貧苦;最后還慘死于貧窮與饑餓中。在經歷充斥著苦難的生活時,他不由發(fā)出“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悲嘆,這首詩字里行間都是杜甫在長安十年間的真實寫照。 官場的失意反倒造就了杜甫寫詩的得意。謝有順說道:“杜甫在做小官時的格局太小,能看見的天地和世界太狹窄?!碑敹鸥昝摿斯賵龅募s束,才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杜甫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從個人的小世界跳脫出來,把目光投到廣闊處,豐富了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他的詩歌中有描寫普通百姓,底層受苦的群體,也有描寫戰(zhàn)死疆場的士兵。 “那段由盛轉衰的歷史基本與杜甫的一生重疊”,杜甫真正經歷了家破人亡和血流成河的時代。大部分人對苦難的感知是不一的,但杜甫是能真切體會到百姓的苦難和戰(zhàn)爭的殘酷的詩人,他曾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千古名句。大概只有這樣悲天憫人的杜甫,才能吟哦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樣胸懷天下的詩句。 謝有順認為杜甫的詩就像是攝像機真實記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如果沒有杜甫,現如今的我們可能根本無從想象盛唐何以破敗至此,何以滿目瘡痍至此;如果沒有杜甫,我們可能不會對這些卑微無名的人生報以如此深切的同情。千千萬萬的渺小與卑微,正因有了杜甫的書寫而變得異常重要,變成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杜甫常懷著一種情懷,讓他總能看到那些往往被別人忽略的痛苦又悲愴的細節(jié),著名的“三別三吏”就是重要的代表作,他總能忘記個人而懷著悲憫之心去書寫世間苦難,也難怪有人言杜甫是中國古今詩人的“大家長”。 現場提問 講座結束后,現場觀眾紛紛向謝有順提問。現場一位讀了謝有順十一本著作的忠實粉絲率先發(fā)言,他熱情地與謝有順探討新詩與古體詩的關系與發(fā)展。謝有順認為,現在是新詩的時代,跟著大趨勢走總歸是一條正途大道。 爾后,一個小女孩則提出了關于“是否偉大就必須拋棄個人而書寫他人去反映時代”的疑惑?謝有順為她解惑道:“并非是不能寫個人,而是要看你去寫怎樣的自我。一個個體疊加了國民性,這個人身上就有千萬個個人?!?/span> 最后一位觀眾想探求謝有順心中第一的詩人。謝有順笑稱,無論他怎么排都會有爭議,他認為每一階段的人生都會有所偏好,他只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段能夠觸動自己的作品和領域,在此時段能夠與靈魂有觸動,有共鳴,有交流,已然讓人滿足。 下期精彩 如果你也想跟著謝有順一起領略“唐詩里的中國”,那就千萬不要錯過接下來的講座了。 11月27日,“唐詩里的中國”系列專題講座第三場,謝有順將以“白居易的人間情”為主題在南城歷史文化陳列廳開講。屆時,他將從白居易的角度為市民解讀唐朝的密碼。 感興趣的市民請留意“東莞南城發(fā)布”官方微信公眾號及“藝之南”微信公眾號,屆時將發(fā)布相關講座信息,詳情請咨詢南城檔案館,聯系電話0769-22990157。
- 相關新聞